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王旭奎 通讯员 柳艳 段晨晨
为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、省分行关于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决策部署,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精准锚定全市产业布局,创新构建“1+2+N”产业链金融链长服务模式,推动聊城市制造业产业链贷款扩量提质,为制造业强市建设注入强劲金融动能。
构建“1+2+N”体系 凝聚多方合力
长期以来,受企业风险多发等因素影响,聊城市制造业贷款不断下滑,省级金融机构审批权限逐步上收,审批趋于谨慎。为此,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联合市工信局、财政局出台《聊城市制造业产业链金融链长服务模式试行办法》,创新推出金融链长服务模式,构建“1+2+N”金融链长合作机制,为每条产业链配备2家银行作为金融链长和副链长,鼓励证券、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积极参与,共同破解辖区制造业贷款提质增量困境。
为强化过程管理,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联合市财政局出台《服务模式督查督办制度》,定期调度链主企业及产业链信贷投放情况,动态掌握金融机构支持成效;实行《服务模式工作简报定期推送制度》,系统展现产业链金融服务特色做法与创新经验,累计编发15期,知晓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。
为提升服务效能,成立“1+24”工作专班,实行“一把手”负责制,推动金融机构构建覆盖“链主”及上下游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,满足全链条多元化的融资需求。联合各产业链牵头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,共享链上企业“名单”,协同开展对接活动,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。出台《关于强化协调联动 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金融链长服务模式质效办法》,明确各产业链牵头部门同步联动各县(市区)政府、金融机构参与企业调研,推动服务模式向纵深延伸。
锚定链主企业 激发全链发展势能
链主企业是产业链的“关键点”。数据显示,全市62家链主企业贷款余额占12条产业链贷款总额的62.88%,抓好链主企业成为破题关键。模式实施之初,便聚焦这一核心环节,联合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优先服务链主企业,通过“金融链长+副链长”“一对一”全面对接,建立全方位长效服务机制,不仅提供专属金融服务,而且整合信贷与非信贷资源,将“信贷独木桥”拓宽为“融资立交桥”,推动链主企业良性发展。截至2024年末,62家链主企业贷款余额达215.53亿元,较年初增长16.95%,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.34个百分点,示范引领作用显著。
产业链是制造业发展的“主动脉”,全市产业链贷款余额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86.12%,抓好12条产业链就是抓住了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“牛鼻子”。在重点服务链主企业取得成效后,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及时总结推广经验,指导金融机构将服务范围延伸至全链条企业,为制造业强市建设注入持续动力。截至2025年6月末,12条产业链贷款较年初增长31.09%,高于上年同期25.5个百分点,全链条发展势能持续释放。
制造业产业链是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服务的关键领域,将金融链长服务模式与“金融‘五篇大文章’全面推进年”活动深度融合,为聊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截至2025年6月末,全市制造业贷款较年初新增15.09%,创近5年新高,对聊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.2%的增速、稳居全省第2位提供坚实支撑。
破解融资痛点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
破解融资堵点,深化“巡链诊链”活动,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落实,分管领导专职推进,建立金融链长“诉求征集-研判-办理-反馈”闭环管理体系,组织金融链长针对高端轴承、有色金属等产业链,开展“访企业、送服务”活动;制定《巡链诊链县域行活动实施方案》,赴东昌府区、高唐县等地累计走访链上企业13家。截至6月末,金融链长累计开展政策宣传与走访调研255次,对接企业2214户,为865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。
破解政策盲点,持续开展精准滴灌活动,举办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推进会,明确任务、压实责任;召开山东金融顾问团走进冠县政策宣讲会暨金融链长制现场工作会,深化政银企沟通合作;承办聊城市产业投融资大会,集中推介先进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,与市工信局签订《金融赋能制造业发展合作备忘录》;联合市住建局、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召开“问需于企”座谈会,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链上企业的增信支持,及时满足企业融资需求。服务模式实施以来,共组织银企集中现场签约3次,累计促成34家企业签约31.45亿元;截至6月末,金融机构累计向638户企业发放贷款81.1亿元。
破解创新难点,以赛为媒激发产业链发展活力。组织开展2025年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助聊发展能力提升竞赛活动,莱商银行聊城分行搭建“冠之链”县域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,注册企业用户140家配资114查询平台,为24家企业发放贷款6.3亿元;邮储银行(601658)聊城分行依托高端轴承金融链长身份,获批总行线上轴承集群e贷和线下轴承产业贷,提升轴承企业信用贷款额度和期限,“一行一品牌”创新氛围不断浓厚。
诺亚创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